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惠及百姓的“金山银山”,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公布《关于2023年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评审结果的公告》,乌拉盖管理区成功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也是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成功创建单位。乌拉盖管理区大气负氧离子月均含量在3000个/立方厘米以上,水质、气候、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符合评价技术规范。
乌拉盖管理区能交出这份亮眼“成绩单”并非偶然。一直以来,乌拉盖高质量组织实施各项生态工程,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等工程为重点,累计实施围栏封育31.3万亩,完成退化草原治理修复5万亩,治理严重沙化草地3000亩、风蚀坑1960亩、盐渍化草地5000亩,并建成自治区级草原固定监测点2处。与蒙草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合作开展草甸草原保护利用等10项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通过对濒危优质物种进行区域保护并逐步恢复等措施,全力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乌拉盖管理区将50%以上的土地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草原两项基本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90余万亩禁牧区实现“零放牧”。编制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利用规划,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生态治理面积160万亩。
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乌拉盖管理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12月末,乌拉盖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45天,优良天数32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7%。乌拉盖河清淤疏浚51.7公里,新建生态木桩护岸9.45公里,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全球最大赌球网站保持稳定。
绿色是幸福生活的动人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监测显示,乌拉盖管理区近5年天然草原监测数据平均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达到25.12厘米,79.29%,297.17公斤/亩,128.19公斤/亩,居自治区前列,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红色草原,并成为全国国有草场首批试点地区。
乌拉盖管理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李志江
记者 | 孙晓洁
编辑 | 石苏日古嘎
责编 | 李建伟
监制 | 戴薇宁
总监制 | 额日敦朝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