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内蒙古生态环境”双微平台推出“绿水不忘来时路 青山绘就富民篇”专栏,集中宣传全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两山”基地建设以及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
阿尔山市:端稳优美生态环境的“金饭碗”
八月的阿尔山碧空如洗,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林海,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无数跳动的碎金。蜿蜒流淌的河水一路向前,滋养着两岸的生灵草木。间歇的鸟鸣声,愈发显出山林的静谧幽深。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它的名字源于蒙语“哈伦阿尔山”,意为“温暖而圣洁的泉水”。这座小城依山而建,因水得名,远离城市喧嚣,在7408.7平方公里土地上,拥有1个5A级旅游景区、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湿地保护区。
近年来,阿尔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来抓,持续做火全域旅游,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19年被全球最大赌球网站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守住绿水青山
曾经,阿尔山市因为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大规模的木材生产而闻名,一株株参天大树在林业工人的号子声中被伐倒,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顺着铁路驶向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油锯声、马达声在山谷间回荡着,收入随之滚滚而来。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可采林木资源接近枯竭。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2012年阿尔山市全面禁伐,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工程、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实施天然林保护1650万亩、公益林管护22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2%,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年均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3万个/立方厘米。
“十四五”以来,当地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划定生态红线面积6374.14平方公里,占辖区国土面积的86.0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哈拉哈河入选全球最大赌球网站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土壤全球最大赌球网站总体稳定,无污染地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多年来稳居全区第一。
换来金山银山
“来到阿尔山市,满眼都是绿,连呼吸都带着林草的清香。今天,我们来到白狼镇不仅能在林中采蘑菇,还能与温顺可爱的梅花鹿拍照合影,这种亲近自然的体验真是太好了!”一名外地游客兴奋地说。“作为一名老林业工人,我从伐木工变为护林员,还办起了‘林家乐’,每年都有数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镇上林业工人介绍道。
白狼镇仅是阿尔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尔山市深入做好“温泉、森林、冰雪”文章,实施“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温泉博物馆改造等标杆项目,完善圣泉广场“手足汤”、五里泉秘汤等产品布局,全域打造氧心康体、科普研学、探险穿越等多类型森林康养浴道,完成森林雪野、太伟滑雪场提质升级,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太伟温泉度假酒店、圣泉康养中心,通过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不增加建设用地、不砍伐一棵树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生态理念,实现项目建设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推动当地旅游业从一个5A级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夏季游向全季游转变、从自然观光游向沉浸式度假游转变、从政府投资向市场运作转变、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计接待游客213.51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实现旅游收入26.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7%。
“尝一尝、看一看,天然生长的小黄蘑、自家晾晒的沙果干、纯果压榨的鲜果汁……绿色、无公害,先尝后买。”漫步阿尔山市西口村的菜市场,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各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不时驻足观看和品尝购买。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通过培育以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种植和梅花鹿、林猪特种养殖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卜留克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寒地沙棘、黑木耳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当地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使“土特产”变成了“香饽饽”,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
如今,阿尔山市的底色是绿色。全市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牢牢端稳了优美生态环境的“金饭碗”,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为建设美丽内蒙古贡献了阿尔山力量。
文字:白小玲 杨健
图片:兴安盟生态环境局阿尔山分局